苏州:过苏式七夕,怎么能少了米面巧果

2023-08-20 13:21:51     来源:引力播新闻


(资料图)

视频加载中...

从传统苎结形到如意形、蝴蝶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七夕巧果,让人大饱眼福口福。随着七夕临近,今天(8月19日)在十全街近水楼糕团店,苏式糕团老法师霍玉根现场演示的苏州“老法头”米面巧果,吸引众多市民体验“舌尖上的苏式七夕”。

“以前一直吃面粉巧果,米面巧果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位市民表示,这次准备尝试下新花样的大版米面巧果。“七夕吃巧果是苏州人的传统习俗。”业内人士介绍,苏式七夕巧果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而成的油氽美食。苏式巧果经过历代传承形成独特制作手法、外形口感等,深受苏州人喜爱。据史料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

“首次尝试复原老手艺,制作传统米面巧果上市。” 霍玉根介绍,自己老家在相城农村,父母有一手制作苏州农家糕团的好手艺,小时候每年七夕前,父母都会按照当地习俗做米面巧果。然而,由于做“老法头”米面巧果工艺复杂、耗时耗力,眼下传承制作这一绝活的人越来越少。今年七夕前,霍玉根产生了复原苏式米面巧果的想法。

从配粉、蒸粉到揉粉、做巧果,霍玉根演示的米面巧果制作流程,让人大开眼界。“和一般面粉巧果相比,米面巧果要采用熟制米粉,制作流程更繁复。” 霍玉根介绍,制作时要先按照配比把糯米粉、粳米粉拌好,蒸熟后揉至光滑细腻,再擀成1到2毫米厚,然后切成长宽10厘米的正方形。“做巧果造型就像剪纸,要用一双手一把剪刀巧做花样。”只见霍玉根双手翻飞,折、剪、翻、捏、扣等多种手法齐“上阵”,一张张薄薄的方形米面皮,秒变造型精巧的“花样”巧果坯子。

做好巧果坯子后,还要放在竹筛内阳光自然晒干。霍玉根说,晒干后再放油锅里炸,炸时油温过低容易老、吃口硬,过低表皮容易变色变焦,苏州糕团师傅全凭多年“手感”,才能形成蓬松、酥香的最佳口感。

“吃到小时候的味道。”米面巧果吸引众多消费者专程尝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苏州品尝后成了“回头客”,他表示“趁着牙口好,多‘煞煞念’”。“一盒两对巧果,既好吃好看又应景。”一对00后情侣介绍,休闲逛街顺便品尝苏州传统风味,感受到了苏州传统七夕的“甜蜜”。

小年轻成为体验七夕苏州传统味道的主力军,据统计数据显示,七夕前传统米面巧果销售红火,年轻顾客占比不断上升。“除了传统甜口味米面巧果外,还将根据现代年轻人的消费口味,开发咸味葱香巧果,同时推出更多新造型。”霍玉根表示,咸口味还在继续提升完善中,成熟后计划推向市场。

苏报融媒记者 小圆 文/摄/视频

编辑 赵晨民

标签:

[责任编辑:news001]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