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永新县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为主题成功入选。
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永新何以脱颖而出?
在科技部34年的倾心帮扶下,科技的火种逐渐在这片红土沃野上“燎原”。如今的永新,科技创新正与民生改善加速融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
科技加持“带飞”产业
走进澧田镇双江村养蚕基地,蚕房内,家蚕正吃着美味的“营养餐”。
“这是一种由桑叶粉和营养物质科学调配而成的饲料,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院饲料育蚕实验的‘产物’。”种桑养蚕大户尹小文介绍,“饲料养蚕不受天气影响,能减少蚕病,在节省劳力的同时养殖数量还能翻番。”
建立小蚕共育室、成立蚕桑富民产业院士工作站、选派蚕桑科技特派员……永新蚕桑产业有了科技的加持,不仅蚕宝宝有了“辅食”,还开发出桑叶茶、桑芽茶、桑叶面条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传统产业迎来了华丽转型。如今,桑产茧提高至年均亩350斤、亩桑年养蚕收入达7700元。
近年来,该县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进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井冈蜜柚果园产量提高至亩产鲜果5000斤,每亩实现产值2万元,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实现“一田双用”,年均亩产值达6000元以上。
科技不仅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还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华昊新能源公司与南昌工程学院共同搭建博士科研工作站,研发出负锂锰材料使用技术,让企业市场竞争力飙升;鑫戬科技公司与湖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研发出激光加工应用技术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专利5项……2022年,该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以上。
人才“提智”带富农民
拥有35项国家级发明专利的龙田乡的贺晓忠,2022年入选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成为当地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2014年回乡创业伊始,贺晓忠便注重提高科技创新技能:自行开发物理压榨和物理微滤生产工艺,使“木之元”品牌有机山茶油通过国家标准,每年可创造近1000万元收益;改造甲鱼专用投料系统,大大节省人工,甲鱼养殖年收入约400万元;开发出一个水稻全自动催芽系统,将水稻出苗率提升近8%……一个个小发明,带来的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也刷新着周边村民对科技种养的认知——农业还能这么干。
沙市镇涂下垅村的程先云承包了龙南、张南、沙市等5个村1500多亩田地和110余亩水塘。近两年来,在打田机、翻耕机、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事器械的助力下,他不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完成了从脱贫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他直言:“没有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我哪能种得了这么多田。”
高市乡八团村井冈蜜柚基地负责人文亮来,通过新建冷库、搭建自动化运输设备、引入智能测糖分拣设备,逐步提高采、产、运、储、销等环节的科技含量,不断延伸蜜柚产业链,果园产值达1400多万元。“冷库储存蜜柚可以为错峰销售打下基础,自动化运输设备节省了人力,智能测糖分拣设备保证了蜜柚品质,这让井冈蜜柚的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文亮来如是说。
打好“乡情牌”“乡愁牌”,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到乡村一线助农兴农。永新县不断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共建“人才飞地”“科创飞地”,围绕农业实用技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主题,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不断为实现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添“砝码”。
“数智”赋能带美乡村
在龙田乡花汀村,监测水田土壤酸碱度,农户养殖小龙虾不再“靠天吃饭”;“云”上共享房屋建筑图纸,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有“范儿”的楼房;科普基地进村、科学知识下乡,让青少年在家门口“触摸”自然奥秘……现如今,科技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属”,农村也能感受到数智化的便利。
科技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带来的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项目扮靓了乡村,该项目可进行全村航拍和数据处理工作,实现从实景三维建模到数字孪生建模。同时,花汀村数字孪生模型对接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村民可根据个人风格、预算需求,通过AI技术自动生成房屋模型,也可选用平台上已有的388套住宅模型,实现村庄在规划中建设、在建设中提升“颜值”。
该模型的编辑功能,还能对村内住户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造册,把每户信息标注在住宅位置上,为防返贫监测工作提供便利。借助数字三维模型和信息化管理,可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文档管理更新不及时、不便捷的问题,提高乡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埠前镇、烟阁乡、莲洲乡等多个乡镇,一张数字乡村智慧大屏,具备智慧党建、村务政务、平安乡村、环境整治等功能,村内各场所实现实时监测——乡村治理模块也搭上了数智化快车。
上线的“智慧埠前”等便民小程序上,开设了“政务服务”“我要问”“随手拍”“村民议事”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我要问”窗口进行咨询、投诉、建议,也可通过“随手拍”在线反馈环境卫生、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事项。同时,还设立了“村民议事”窗口,在线上建立村民议事大厅,镇村干部可以上线进行问答,推进村内事务解决,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周智玮 吴婷 全媒体记者 周 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