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武口公安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聚力抓好政治安全、严打整治、社区警务、治安管控、公安改革各项任务,整体工作质效得到了全面提升,有力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
坚持党委引领
强化激励举措
(资料图片)
凝聚转型发展奋进力量
大武口分局党委面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围绕“过去怎么看、现在怎么干、将来怎么办”这一课题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发展方向。
一是提出新机制、确立新思路。为项目化、结构式推进公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目标要求有效落地,先后研究制定“1+N”“1+4+10”“1825”“234”等工作机制、方案,突出主题引领,强化执行思路,营造落实氛围,不断彰显平安建设新业绩。
二是制定新措施、展示新作为。构建新时代从严管党治警大监督格局,开展覆盖全警、全时空、全流程的督察检查。深化“三单制”、“黑白名单制”和“三谈话”制度,探索建立内外联动“双查”机制,抓队伍、整作风、纠顽疾,深化正面激励、反面警示,全警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纪律作风明显转变,公安队伍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被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学习。
三是强化新作风、明晰新责任。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点工作任务推进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三包”责任制度,实行“季初谋划、季中落实、季末考评”,确保各项任务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落实。将主题教育与深化“四大”活动、公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实现队伍激情活力全面迸发,带动整体工作提档升级。
坚持资源整合
优化运行机制
警务工作效能充分彰显
坚持内部挖潜、外部拓展、上下合成、内外合作,全面提质增效。
一是向内发力,深化实战警务机制。健全警种合成打击机制,完善反恐处突等应急预案,落实“1、3、5”分钟应急响应和“四联三防”工作,以街面巡防、社区联防、单位内防为主体构建多层次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立保障机制,重点在经费使用、选人用人、警力调整等方面向基层一线部门倾斜,为基层提质赋能。深化“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机制,制定“派出所主防”指导意见和考核办法,科学梳理派出所履职、案件办理、基础信息采集“三张清单”,落实警种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让派出所回归“降警情、控发案”的主责主业。
二是向上借力,深化科技应用。加强与区委、区政府、市局党委沟通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技术、资金等支持,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93个自然村550路高清监控探头全部接入分局平台。“平安校园”“无诈小区”等社会治理现代化支撑单元加速升级,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均达到100%。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先后有3名民警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分别在公安部、公安厅、市局荣获奖励,为全市拓宽公安科技发展路径贡献力量。
三是向外聚力,深化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区委党委、区政府沟通对接,健全完善协作联动机制,在安保维稳、打击防范、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了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良好工作氛围。深化公检联合机制,制定出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细则》等相关制度,有力有效推动公、检、法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
坚持主动担当
忠实履职尽责
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牢固树立主责主业意识,全面彰显“维稳处突利剑、打击犯罪铁拳、保卫人民坚盾”的先锋作用。
一是重大安保任务圆满完成。针对性制定各类安保方案,建强巡特警队伍力量,定人定岗落实“1、3、5分钟”快反机制,做到“每日调度、每日研判、警种联勤”,圆满完成各项安保维稳任务,取得了党的二十大期间重点部位“零滋扰”、涉稳群体“零聚集”、极端事件“零发生”的良好成效,有力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二是平安建设强力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平安建设的层次和质效,构建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打防管控体系,破获扫黑除恶常态化以来全市首起涉黑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两年实现“两降两升”,打击治理质效位居全市前列。首次全链条打掉“跑分”团伙,涉案资金上千万,被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报道。侦破涉及重庆、吉林、河北、福建等省份的5起涉诈团伙案件被公安部网安局评选为经典案件。
三是基础支撑保障不断夯实。聚焦“市区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实战化体系和“两队一室”建设,创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集“情报汇聚、智能警务、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应急处置”于一体的“情指行1+4+5+N”实战化作战体系,通过数据“赋能”、科技“赋智”,为公安工作“赋力”。
依托“5G执法记录仪调度平台”、“350M对讲机”,推动警力警车警情可视管理、扁平指挥,将“1、3、5分钟”快速响应和“三同步”机制落实落细,以点带面推进各业务警种运用效能提升,全面提高全局数字化、信息化警务实战能力。
监制丨 王彦平
审核丨 杨 丹
版式 | 晓 丽
素材丨大武口区公安分局
标签: